金年会

您的位置: 首頁 >中醫保健

中醫保健

[讀詩詞 品中醫]秋菊藥食詩話

發布日期:2021-01-20 浏覽量:4184 次


       清霜漸漸散銀沙,

  驚見芳叢閱歲華。

  借暖定誰留翠被,

  鍊顔端自有丹砂。

  秋香舊入騷人賦,

  晚節令傳好事家。

  不是西風苦留客,

  衰遲久已過梅花。

  這首詩是金代詩人元好問的《為鮮于産魯賦十月菊》。菊花是我國的著名花卉,已有3000多年曆史,并于東晉時經朝鮮傳到日本,17世紀傳入歐洲,現已遍布世界各地。

  菊花,古有女華、日精、金蕊、甘菊、周盈等異名,為菊科植物菊的花序。菊花在唐代以前多為黃菊,《禮記·月令》中有“秋季三月,菊有黃華”之句。《楚辭》亦有“春蘭兮秋菊,長無絕兮終古”。紫菊花、白菊花到唐中葉才出現。唐代詩人劉禹錫詩曰:“家家菊盡黃,梁國獨如霜。”肖穎士亦有:“紫英黃萼,照耀丹墀。”

  曆代文人留下了許多吟詠菊花的佳作,如東晉陶淵明的“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”,唐代李商隐的“暗暗淡淡紫,融融冶冶黃”,宋代蘇轼的“輕肌弱骨散幽葩,真是青裙兩髻丫”,明代高啟的“秋色茫茫人欲醉,寒香冷落蝶無知”。

      菊花冷豔傲霜,隐逸清雅,常被作為寄托情感的對象。陶淵明詩曰:

“芳菊開林耀,

青松冠岩列。

懷其貞秀姿,

   卓為霜下傑。” 

 贊其耐寒、高潔。

    

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,以菊抒懷曰:“待到秋來九月八,花開後百花殺。沖天香陣透長安,滿城盡帶黃金甲。”王韬《招陳生賞菊》曰:“傲霜有勁心,近竹無俗态。複如處女幽,人抱貞含素。”鐘會賦菊有五德:“園華高懸,準天極也;純黃不染,厚土色也;早植晚登,君子德也;杯中體輕,神仙食也。”以及“避桃李之妖豔,抱松柏之堅心”“高情守幽貞,大節凜介剛”“甯可抱香枝上老,不随黃葉舞秋風”。這些詩都反映了詩人不慕榮華、不畏強權、堅強樂觀的精神。

  菊花有養生長壽之功

《荊州志》栽:“南陽郦縣北八裡,有溪水,其源旁悉芳菊,水極甘馨。谷中有三十家,不穿井,即飲此水。上壽百二十、三十,中壽百餘、七十者猶以為早夭。”蘇轍贊此潭曰:“南陽白菊有奇功,潭上居人多老翁。”

李時珍曰:“菊苗可啜,花可餌,根實可藥;囊之可枕,釀之可飲,自本至末,罔不有功。宜乎前賢,比之君子。神農列為上品,隐士采入酒盅,騷人餐其落英。費長房言,九日飲菊酒,可以辟不祥。”

     《東坡雜記》亦有“黃菊之色,香味和正,花、葉、根、實皆長生藥也”的記載。

 由于菊花能使人健康長壽,所以古人每年要在菊花盛開季節,采其莖、葉、花與黍米和在一起釀酒,保留到第二年重陽日,呼朋喚友,登高抒懷,飲酒賦詩。這種風俗從漢朝末年,一直盛行不衰。岑參在遠征緊張的行軍途中,也沒有忘記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高賞菊、飲菊酒賦詩。他在《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》詩中寫道:“強欲登高處,無人送酒來。遙憐故園菊,應傍戰場開。”幻想着菊花能在戰場旁開放。可見其愛菊、思菊之忱。

宋代陸遊生病,得菊花酒飲之,疾病霍然而愈,他樂而賦詩曰:“菊得霜乃榮,惟與凡草殊。我病得霜健,每卻稚子扶。豈與菊同性,故能老不枯。今朝喚父老,采菊沉酒壺。” 陶淵明對菊花酒更有好感,其詩曰:“菊花釀酒可延年,兩鬓絲絲繞鶴發。”

  菊花亦食亦藥。菊花入藥最早見于《神農本草經》:“(菊花)主諸風頭眩、腫痛、目欲說、淚出、皮膚死肌、惡風濕痹。久服利血氣、輕身,耐老延年。”《名醫别錄》亦稱:“療腰痛,去來陶陶,除胸中煩熱,安腸胃,和五髒,調四肢、令頭不白。”菊花的食用曆史源遠流長。《離騷》有“餐秋菊之落英”之句。《藥圃記》有“菊花在藥品為良藥,為菜蔬是佳蔬之稱”。清代曺庭棟《老老恒言》有菊花粥,明代高濓《遵生八箋》有菊苗粥,均為抗衰老延年益壽的食療佳品。


XML 地圖